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江门新闻网--江门论坛--江门日报
当前位置:主页 > 旅游 > 散落在江南运河边的古纤道

散落在江南运河边的古纤道

时间:2014-03-09 18:03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阅读:

  上世纪80年代前,坐汽车从苏州去湖州或嘉兴(当时称苏嘉公路),一路上都能看到旁着运河,在运河边上一条宽窄不一的,用石块铺成的路,那就是纤路。纤路上还有数十座桥,或拱桥或梁桥,那就是纤桥。有的桥头还建有凉亭,渡口。车子行驶在运河旁,一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运河船,纤道上拉纤的纤夫,欣赏着江南水乡的运河风光。

  运河上的船只,除了客班轮和挂拖货轮,更多的是木制的运河帆船和小渔船。在运河里行驶的帆船,顺风顺水就扬帆靠风力,逆风逆水就靠人力拉纤。跨运河的桥一般都很高,都是拱桥,有单孔,也有三孔,靠纤路的一边桥洞内一般都设置纤道,纤夫们过桥不须上船。纤绳都系在桅杆的顶端,纤夫们背上一大圈绳,上了纤道就把绳子放至绳索末端,这样绳子就不会落进水里,不会增加绳子有重量。纤夫有二、三人一组,也有七、八人一组,大的货船甚至有十多人一组的。

  小时候我就喜欢在运河纤道上走,或是朝北走,或是朝南走,走上十几公里后再回头,最远的一次,走了二十多公里,一直走到无锡和苏州的交界处——望亭。途中还在硕放机场旁看飞机起降,那时候只有战斗机,没有客机。纤道有时是在运河的东边,有时在西边,一般都靠在房屋聚集的一边,或是在运河支河较窄小的一边,这样可以减少筑纤桥的成本。纤夫身上都有一条纤扁担,宽宽的弯弯的就象一把竹弓,有的还在弓上包裹布料,以减少扁担对身体的压痛。纤夫们拉着纤绳,身体向前弯曲着,边拉边享着纤曲,喉咙响亮的还高歌,好开心的样子。纤夫都是男子,在夏季就穿条短裤,戴着竹笠,到了冬季,把头围着,仅露出二只眼睛。

  

  运河上的帆船。在运河里行驶的船,顺风举帆,如遇逆风逆水时就拉纤。从图的右侧堤岸边,隐约可见一条纤道

  从百度搜到的纤道解释:“纤道是指架设在水面上的、由一座座石桥连接而成的水上通道。供纤夫背纤和躲避风浪用。因多为官府出资修建,亦有官道、官塘之称。”

  我的理解,纤道是指古代行舟拉纤用的通道。纤道供纤夫背纤和躲避风浪,架设在岸边或水面上的建筑,由一座座桥梁,石堤连接而成的行舟拉纤用的水上通道。

  纤道也称纤路、纤塘、运道塘、纤道桥。在运河边并与运河(古时也称塘河)平行,属国家水运交通设施,主要由官府出资修建,也有民间捐资协建,故称官道、官塘。

  纤道根据其构造又可分为两类,即实体纤道和石墩桥梁型纤道。前者是由石料实砌成,又有河塘(水中纤塘)和岸塘(依岸纤道)之分;后者是由石墩梁桥间以若干座拱桥、梁桥构成的水中长桥。大多纤道都是两种形式的混合型。纤道上的桥称纤桥,有单孔多孔之分,并有平桥(梁桥)和拱桥之别。纤道也是行人通道,沿途有渡口,凉亭等设施,以方便行人。纤道不但为当地的水上交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,还为研究我国的桥梁建筑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。

  千百年来,纤道一直为水上运输起着重要作用,直到上世纪六、七十年代,大批动力船替代了人力船,水上运输不再用人力拉纤,纤道也永久退出了历史舞台,失去了功能的纤道也随之坍塌,不断退出人们的视线。

  国内现存纤道历史悠久,也称古纤道,属文物保护单位,数量已屈指可数。

  

  江南地区除了京杭运河,萧、绍、虞运河,各地还有众多区间运河,近几年我走访过湖平(平望至湖州,也称荻塘)运河,锡澄(无锡至江阴)运河,武宜(常州至宜兴)运河,苏昆(苏州至昆山)运河,烂溪塘(平望至桐乡)运河等,各运河岸边都存有不同程度的古纤道痕迹,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纤道上的纤桥和跨运河古桥桥洞内的纤道。

  来源:新浪博客作者:ak-8307

(责任编辑:admin)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