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 江门新闻网--江门论坛--江门日报
当前位置:主页 > 江门新闻 > 林氏家庙牌匾是否御赐?

林氏家庙牌匾是否御赐?

时间:2015-03-29 12:01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阅读:

  从林氏家庙大门牌匾上可以清楚看到“宋高宗御赐”的题字。

      新会区林氏家庙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,以规模大、规格高等特色而闻名。日前,有消息指出,林氏家庙牌匾上“宋高宗御赐”的刻字有作假的嫌疑,与历史事实不符。“作假”消息一经传出,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事件传出已经多日,目前,对于是否作假一事依旧是众说纷纭,未有定论。    □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见习记者张奕维

      正方

      林氏家庙管委会会长:确为皇帝御赐

      昨日,记者来到新会区罗坑镇石咀村东侯里,有着278年历史的林氏家庙就坐落在这个小村庄。来到林氏家庙前,记者看见,家庙为一连四进式建筑,经过多次精心修葺,历史建筑保留得相当完整,规模宏大,牌匾、门联更是“金光闪闪”。在庙门口,就可以看见那使林氏家庙陷入作假风波的大牌匾。牌匾上用金字写着“林氏家庙”,旁边的落款,除了有出资捐赠修缮家庙的林永义伉俪的留名外,还有一列小字——“宋高宗御赐”。

      对于御赐这一说,林氏家庙管委会会长林家盛一直持肯定态度。他告诉记者,虽然如今的牌匾是2012年修缮家庙时新做的,但上面的题字还是有相当的依据。

      “林氏家庙的旧匾在‘文革’时期遭毁,但‘林氏家庙’这一说法是肯定的,我们曾作过调查,只有其祖先做过皇帝,或者是确实是皇帝御赐,其族人才能将‘某氏家庙’这样的牌匾挂在祠堂大门上;而且,根据林氏族谱记载,林氏家庙的最早雏形始于宋朝,当时先人林仪凤考取功名,官至朝议大夫,族人因之立家庙纪念先祖,以振家声,目前所见到的林氏家庙建筑是在清代雍正年间始建的,但确实是奉皇帝口谕修建家庙;再有,明朝时,石咀出了一位姓毛的丞相,他认为林姓的家庙在石咀太多了,所以回乡查看,当时把石咀的林姓家庙大部分都去掉了‘林’字,而林氏家庙因为是皇帝御赐,所以保留了‘林’字,这是村里老人口耳相传的。我曾问过村里多有90岁以上的老人,不少人都说听闻过牌匾确实为皇帝所赐。”林家盛说。

      反方

      地方文史学者:御赐一说子虚乌有

      对于林家盛所说的依据,林氏家庙管委会顾问、新会地方文史学者林福杰有不同的看法,他指出,御赐一说的依据站不住脚,作假痕迹明显,应该删除御赐字样,维护林氏家庙的历史内涵。

      “从林氏家庙建筑时间上来说,家庙并不是宋朝建的,其前身是乾隆年间建的,并没有痕迹说明雏形始于宋朝。第四代先祖林仪凤仅为南宋朝议大夫,为从四品,从明清县志以及林氏族谱对其的描述中,可以推断出,他并不是宋高宗时代人。还有,林氏家庙的名称是清光绪年间重建时始改这名的,原名‘崇报祠’,建于清乾隆年间,后改名‘光禄祠’,因‘不系以姓,众嫌其蹈空’(《重建光禄太祖祠序》),始称‘林氏家庙’,不可能在宋代御赐‘林氏家庙’牌匾。”林福杰向记者详细讲解道。

      林福杰表示,从种种历史材料上看,林氏家庙的御赐之说都是子虚乌有的。他担任林氏家庙管委会顾问已多时,在2011年参与编发《林氏族谱集》时,仍未有“宋高宗御赐”这一说法。而到了2012年10月,林家盛再次组织印发林氏家庙宣传单张时,却增加了这一说法。

      “也许他(林家盛)提出御赐一事,主观上是想要提升文物的档次,但是却适得其反,客观上成为文物破换行为。林氏家庙是省级文保单位,有其深刻的历史内涵,这不是随便能改变、杜撰的。如果伪造、删改文物的历史内涵,破坏其风貌,就属于另类文物破坏行为,必须马上改正。作为族人,这也是不孝不敬的行为,要闹大笑话的。”林福杰说。

      部门

      新会区文广新局:尽快确认真伪

      如今新会区文广新局局已经联系林氏家庙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,多方面收集证据,对牌匾进行详细研究。但由于年代较为久远,目前掌握的仍只有史料或民间传言等佐证,事情的真相还需要花时间了解,因此事件还未定性,该局将加紧进度,尽快处理。

      该局文物管理股股长叶素红表示,根据文物保护相关规定,林氏家庙悬挂牌匾并不需要政府部门同意,因此当时挂牌时,对其内容并没有过多关注,监管方面确实存在疏漏。“是否造假,现在还不能肯定,当然也不排除文物管理方为宣传而有所夸大的可能,这些都还需要论证。但能肯定的是,林氏家庙的历史意义、文保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,我们重视它,主要是因为其历史建筑,如此规模宏大的古祠堂实在不多,即使没有御赐的牌匾,其建筑依旧珍贵,依旧是需要我们重点保护和宣传的对象。”叶素红告诉记者。

  从林氏家庙大门牌匾上可以清楚看到“宋高宗御赐”的题字。

      新会区林氏家庙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,以规模大、规格高等特色而闻名。日前,有消息指出,林氏家庙牌匾上“宋高宗御赐”的刻字有作假的嫌疑,与历史事实不符。“作假”消息一经传出,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事件传出已经多日,目前,对于是否作假一事依旧是众说纷纭,未有定论。    □江门日报记者钟珍玲见习记者张奕维

      正方

      林氏家庙管委会会长:确为皇帝御赐

      昨日,记者来到新会区罗坑镇石咀村东侯里,有着278年历史的林氏家庙就坐落在这个小村庄。来到林氏家庙前,记者看见,家庙为一连四进式建筑,经过多次精心修葺,历史建筑保留得相当完整,规模宏大,牌匾、门联更是“金光闪闪”。在庙门口,就可以看见那使林氏家庙陷入作假风波的大牌匾。牌匾上用金字写着“林氏家庙”,旁边的落款,除了有出资捐赠修缮家庙的林永义伉俪的留名外,还有一列小字——“宋高宗御赐”。

      对于御赐这一说,林氏家庙管委会会长林家盛一直持肯定态度。他告诉记者,虽然如今的牌匾是2012年修缮家庙时新做的,但上面的题字还是有相当的依据。

      “林氏家庙的旧匾在‘文革’时期遭毁,但‘林氏家庙’这一说法是肯定的,我们曾作过调查,只有其祖先做过皇帝,或者是确实是皇帝御赐,其族人才能将‘某氏家庙’这样的牌匾挂在祠堂大门上;而且,根据林氏族谱记载,林氏家庙的最早雏形始于宋朝,当时先人林仪凤考取功名,官至朝议大夫,族人因之立家庙纪念先祖,以振家声,目前所见到的林氏家庙建筑是在清代雍正年间始建的,但确实是奉皇帝口谕修建家庙;再有,明朝时,石咀出了一位姓毛的丞相,他认为林姓的家庙在石咀太多了,所以回乡查看,当时把石咀的林姓家庙大部分都去掉了‘林’字,而林氏家庙因为是皇帝御赐,所以保留了‘林’字,这是村里老人口耳相传的。我曾问过村里多有90岁以上的老人,不少人都说听闻过牌匾确实为皇帝所赐。”林家盛说。

      反方

      地方文史学者:御赐一说子虚乌有

      对于林家盛所说的依据,林氏家庙管委会顾问、新会地方文史学者林福杰有不同的看法,他指出,御赐一说的依据站不住脚,作假痕迹明显,应该删除御赐字样,维护林氏家庙的历史内涵。

      “从林氏家庙建筑时间上来说,家庙并不是宋朝建的,其前身是乾隆年间建的,并没有痕迹说明雏形始于宋朝。第四代先祖林仪凤仅为南宋朝议大夫,为从四品,从明清县志以及林氏族谱对其的描述中,可以推断出,他并不是宋高宗时代人。还有,林氏家庙的名称是清光绪年间重建时始改这名的,原名‘崇报祠’,建于清乾隆年间,后改名‘光禄祠’,因‘不系以姓,众嫌其蹈空’(《重建光禄太祖祠序》),始称‘林氏家庙’,不可能在宋代御赐‘林氏家庙’牌匾。”林福杰向记者详细讲解道。

      林福杰表示,从种种历史材料上看,林氏家庙的御赐之说都是子虚乌有的。他担任林氏家庙管委会顾问已多时,在2011年参与编发《林氏族谱集》时,仍未有“宋高宗御赐”这一说法。而到了2012年10月,林家盛再次组织印发林氏家庙宣传单张时,却增加了这一说法。

      “也许他(林家盛)提出御赐一事,主观上是想要提升文物的档次,但是却适得其反,客观上成为文物破换行为。林氏家庙是省级文保单位,有其深刻的历史内涵,这不是随便能改变、杜撰的。如果伪造、删改文物的历史内涵,破坏其风貌,就属于另类文物破坏行为,必须马上改正。作为族人,这也是不孝不敬的行为,要闹大笑话的。”林福杰说。

      部门

      新会区文广新局:尽快确认真伪

      如今新会区文广新局局已经联系林氏家庙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学者,多方面收集证据,对牌匾进行详细研究。但由于年代较为久远,目前掌握的仍只有史料或民间传言等佐证,事情的真相还需要花时间了解,因此事件还未定性,该局将加紧进度,尽快处理。

      该局文物管理股股长叶素红表示,根据文物保护相关规定,林氏家庙悬挂牌匾并不需要政府部门同意,因此当时挂牌时,对其内容并没有过多关注,监管方面确实存在疏漏。“是否造假,现在还不能肯定,当然也不排除文物管理方为宣传而有所夸大的可能,这些都还需要论证。但能肯定的是,林氏家庙的历史意义、文保地位还是相当重要的,我们重视它,主要是因为其历史建筑,如此规模宏大的古祠堂实在不多,即使没有御赐的牌匾,其建筑依旧珍贵,依旧是需要我们重点保护和宣传的对象。”叶素红告诉记者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